寿险保障
4月1日,未来春藤创始人老喻进行了一场主题为“想象未来的教育”的直播。
跟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老喻采取了一个有趣的形式,通过10个小故事分享自己对未来教育的预测或者想法。
故事1:名校效应越来越强,不要迷失其中,还是要回归本质
今天是海外学生申请大学的放榜日,尤其是特别好的那几所学校。
有几个好朋友的孩子都收到了好消息。最厉害的一个,之前提早被耶鲁录取了,今天收到了哈佛的通知书。还有一个好朋友的孩子,也收到了普林斯顿的录取通知书。
朋友的孩子上到最好的学校,我们都特别开心,想到自己的孩子将来长大也要等着有没有拿到学校的通知,又觉得心理压力好大。
我们家两个孩很快也要申请大学了,老大可能就在两年之后,她现在状态还没上来,之前我们和她聊你想上什么大学,她特别不认真地说要上夏威夷大学,因为上夏威夷大学可以天天在沙滩上躺着晒太阳。
我们听了特别生气,就问怎么晒太阳?很贵啊,谁给你掏钱?然后她就说那我嫁个有钱人,我们都快气疯了。
放开来看,整个社会而言,名校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不管那些到处都能见到的讨论,名校有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
考名校已经成为了一场特别昂贵的智力测试,能够把好孩子筛选出来,当然也有漏过一些好孩子可能,这就是它昂贵的地方。
不只是一个孩子上到最好的学校,要各种各样的付出,父母金钱、时间、精力的付出,孩子自己的付出等等。
还是因为,从社会的教育来看,名校也是昂贵的。我曾经说过一段话,对于用人单位而言,名校是一个好事,直接用名校的孩子,他们不会太差,因为名校已经筛选过一遍了。但对于全社会而言,名校未必是一件特别合算的事。
还有一点,名校越来越成为一个奢侈品。
在过去的两三年,全球的疫情时代,奢侈品是涨价的,网上有一个段子:
我这个人不善于理财,别人有了钱都拿去买股票,我就去买了一个名牌包,结果别人的钱都亏光了,我的包还涨价了。
很多时候,我们都在讨论将来文凭会越来越不值钱,事实上名校的文凭不会贬值,还会越来越贵,这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现实。
名校之所以成为奢侈品,还有一个重要的属性,不管是东方家庭还是西方家庭,父母都会把孩子上名校当作一件特别荣耀的事情。这是人之常情,假如让你送孩子去上清华北大,应该没人会拒绝的。
我预测,未来文凭可能会两极分化,但不会贬值,尤其在一个强调IP的时代,尤其在一个强调资源网络的时代,名校的品牌效应以及名校的校友圈所形成的网络效应,在未来会越来越值钱。
但是,名校的稀缺性不会改变。我们要去意识到,最顶尖的名校就这么多位置,只是给特别少数孩子准备的,这是一个现实。
对于大多数没有机会去上顶尖名校的孩子,家庭特别重要的一点,不要因为这种极小概率而错失孩子整个童年和青春的成长。
当然,往往上名校的孩子,往往是没有牺牲这些的,他各方面都非常优秀,体育很好,也特别愿意帮助别人,有同理心,有服务社会服务人类的愿景,越是这样的孩子,越能进入名校。
在未来10年20年,名校效应会越来越强,我们千万不要迷失其中,还是要回归本质。
另外一方面,名校也会越来越开放,在网上几乎可以看到所有名校的公开课,而且内容特别精彩,名校的围墙在一点点打开,在互联网时代会有很多的公共知识给到大家。
即使最好的名校资源摆在面前,大多数人也极有可能很难学得进去,因为在传统教育的生产线上,他们已经失去了考上名校之外的学习主动性和热情。
我会觉得,一个人持续学习的能力、持续学习的动机,才是他将来取得成就、获得幸福的关键因素。每一个领域比较优秀的人,好奇心、开放的心态、保持持续的学习,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
故事2:未来需要的是有创造力的人才
美院的教授,他在视频里分享一些艺术方面的东西,有一段特别触动我。
近30年,美院的仓库里面堆满了几千万张考生的素描,这些画的水平特别高。他把这些作品跟梵高比,如果在1881年到1883年,就是梵高开始学画画的时期,梵高拿自己的破画来考试,估计连准考证都拿不到。
他接下来说,别人可能认为梵高是因为有名,假如不有名,他的画也就是垃圾。那是因为梵高有名,他的画值钱,还是他的画确实非常好,所以他有名?
我相信其中有运气的因素,从作品的生命力来说,这位教授说即使只留下梵高当初那些看起来特别潦草的作品,他依然是无可替代的天才。
考生的那些画,素描水平可以说非常高,从记忆的角度来说太了不起了,这位教授却感到绝望,他评价这些人可能在绘画这件事上毫无前途。
创造力到底由何而来,我们在过于具体的目标的驱动之下,会不会就是培养出一批匠人,而丧失了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