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险保障
連中文系都要全英語授課?雙語國家政策顛覆大學,是國際化或自廢武功?
淡江大學中文系徵才,要求文字學老師具備全英語授課能力,引發熱議。國家以經費引導雙語政策,但中文系課程用英文教,卻遇上選修招生不滿、必修回饋不佳的窘境。6月底,淡江大學的一紙徵才公告引起熱議:中國文學學系延攬師資,徵求學術專長為文字學、聲韻學與訓詁學的教師,同時要具備全英語授課(English as a Medium of Instruction,簡稱EMI)能力。
消息一出,輿論譁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副教授楊宗翰質疑,「山也EMI,海也EMI,大EMI時代來了?」
明明學的是中文,為何要用英文教?
拚國際化,校方強調沒有例外
這其實是妥協下的結果。淡江中文系系主任周德良說話輕聲斯文,在學生眼中既幽默又是好好先生,卻在去年年中的校務會議上罕見提出異議。
「我不發言,沒人能替我發言,」他希望在教育部與校方大力推行的全英語授課政策中,為中文系爭取例外,期待能校方能網開一面,讓中文系維持以中文繼續授課的做法。
但大勢難違,他最終仍在角力中敗下陣來。所謂「大勢」,指的是政府所推動「2030雙語國家政策」:全面強化國人運用英語的軟實力,也藉此提升國家競爭力。
雙語大旗下,教育部推出大專校院學生雙語化學習計劃(The Program on Bilingual Education for Students in College,簡稱BEST)以強化學生的英語力。
政府在2021至2024年,以總額約25億的前瞻經費補助學校推動全英語授課。目前共有中山、成功、台大和台師大四所重點培育學校,及台科大、清大等25校共計41個學院為重點培育學院,以2024年達成學生所修學分中有超過20%為全英語課程為目標。
有經費作為誘因,自然吸引學校爭相投入,淡江大學就是其中一例,每學年預計可獲得約360萬元的補助。周德良回憶,淡江大學國際事務副校長王高成去年曾召開說明會,與校內教師溝通做法。
當時周德良提出異議,並在與王高成私下懇談後,達成中文系「盡量做,無需勉強」的共識,沒想到卻在去年11月初的校務會議上變卦:校長葛煥昭宣布,推動全英語授課無一例外。
攤開淡江大學111學年度(即今年9月至明年6月)開課原則,在全英語授課部份清楚提到:各系所每學年度至少要增開一門全英語授課課程,以逐步開設佔其總課程數至少10%為目標;甚至刻意強調,含外國語文學院各系及文學院中國語文學系,顯見校方的堅定態度。
以經費引導獨尊英文,傷害多元性
目前中文系已有兩門全英語授課課程,分別是「英譯中文短篇小說」與「英語漢學著作選讀」,未來配合學校政策逐步開設更多EMI課程,會先從選修課開始做起。但周德良不免擔憂,屆時連必修課如荀子、韓非子和老莊都可能得用英文上。
副校長王高成表示,淡江早於教育部推出的BEST計劃前就已經有十個全英語學程,對推動國際化不遺餘力,搭配教育部的計劃算是順水推舟。至於中文系為何也要用英語授課?他回應,是希望提高師生的雙語能力,能夠用英文與國外學者有更多交流互動,推廣中文之美。
他也強調,未來不會要求中文系全部以英語上課,會尊重中文系教師的專業判斷,選定部份課程推動EMI。因此雖然希望中文系以10%課程EMI為目標,但比例可以比其他科系少。
即使被列為重點培育學校的台灣師範大學,校內也面臨相同衝突。
「對某些系所來說,推EMI是強人所難,」台師大國文系系主任賴貴三指出,中央透過獎補助方式間接控制學校政策,等同削弱大學自主性與個別系所的獨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