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险保障
7月5日至7月10日,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教授吴年强应邀访问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所。作为中科院“面向有毒污染物快速检测的纳米材料与器件”创新国际团队的海外骨干成员之一,吴年强此次来访开展了深入的学术交流和对正在开展工作的研讨,并作了题为Plasmon-Enhanced Fluorescence and 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Biosensors for Point-of-Care Applications的学术报告。
在报告会上,吴年强介绍了他自己课题组近年来在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方面的研究历程和代表性工作。首先介绍了基于半导体量子点与金纳米颗粒之间的能量转移机制设计的一种半导体量子点-DNA-金纳米颗粒生物传感器,实现了对重金属汞离子的高选择性、高灵敏度检测。此外,吴年强系统地介绍了借助基于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效应的生物传感器的设计与构筑,实现了对葡萄糖、ATP、DNA、环境污染物、癌症生物标记分子等的高灵敏度、可重复性定量检测,线性检测结果与现有的临床检测方法所得结果相当,具有非常高的可靠性。最后,他还介绍了将纳米传感器与微流体芯片集成,在塑料基底和纸质基底上获得便携式临床检测器件,实现了对血液样品的直接快速检测。报告结束后,吴年强与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与讨论。
在过去一年的“创新国际团队”工作中,吴年强与固体所师生围绕纳米结构SERS衬底对高毒性、低浓度污染物的敏感性等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双方已经共同署名发表(或接受发表)SCI论文3篇(其中包括一篇封面论文),正在合作投稿论文2篇。在这次访问期间,吴年强就正在合作研究的相关工作,与师生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讨论。吴年强认真听取了大家的工作汇报,并对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与技术细节进行了深入探讨与充分交流。同时,就未来双方合作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充分讨论与深入探讨,并达成了一致意见。
吴年强于1997年在浙江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99年至2001年在匹兹堡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1年至2005年在美国西北大学工作,随后加入西弗吉尼亚大学,并于2014年晋升为终身教授。吴年强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为面向临床健康检测和环境监测的化学传感器和生物传感器,以及面向太阳能转化利用的光催化和光电化学电池等。目前已出版了一本专著,三篇专著章节,在Nature Photonics, Nature Communicatio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Analytical Chemistry等知名期刊发表论文134余篇。论文总引用已超过7400余次,其中20篇论文的引用在领域内排名前1%。
吴年强作报告
听取研究工作介绍